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肛膜闭锁

时间:2024-12-13 17:01:47

肛膜闭锁(atresia of the anal membrane)又称肛门膜状闭锁,是因肛膜未破,肛门与直肠被一层薄膜完全分隔,不能排粪的先天畸形,在中医学中称为“肛门皮包”。  

诊断

无胎粪排出,肛门有薄膜覆盖。穿刺检查,膜的厚度多在0.5cm以内,指诊患儿哭闹时肛区有明显冲击感,一般不需作倒置们摄片。  

治疗措施

因闭锁位置低,手术操作容易,一经确诊,即可行肛膜切开或切除术。

一肛膜切开术:于会阴肛区凹陷处取前后纵切口十字切口切开肛膜,使肛门内外相通。然后扩肛至能放入食指即可。术后早期即需开始扩肛,直到排便正常为止。但有不少人认为,仅单纯切开肛膜,远期效果不好,常常后遗肛门狭窄而再次手术治疗,因此已很少使用该法。

二肛膜切除术:切开肛膜,吸尽胎粪后,沿肛缘剪去肛膜,扩肛使肛管能通过食指,稍游离直肠下端粘膜,然后将直肠粘膜松弛地缝于肛周皮肤。术后10天开始扩肛,每周2~3次,直至肛门无狭窄,排便通畅为止。  

病因学

肛膜闭锁属于低位畸形,是一常见类型,因胚胎后期发育障碍,原始肛与直肠末端之肛膜吸收异常所致。有时可合并向肛前走行的皮下潜性瘘管,肛管直肠发育基本正常,一般不合并其他畸形。  

临床表现

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啼哭不安,呕吐,腹胀。在正常肛门位置有明显凹陷,肛管被一层隔膜覆盖。隔膜有时很薄,能透过它看见存留在肛管直肠内的深蓝色胎粪。病儿哭闹时隔膜明显向外膨出,手指触及有明显冲击感,刺激肛周可见括约肌收缩。  

预防

确诊后应早期进行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