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首页>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37X
  • 国内刊号:41-11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2002年第02期

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崔晶;王中全;毛福荣;晁萍;郭茂峰;尹光辉;晋雪香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血清学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摘要:目的: 研究并殖吸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们诊治的50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在南阳地区进行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本病患者血清进行抗并殖吸虫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病在河南省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及丘陵地带,在50例患者中儿童占62%,男性多于女性,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胸肺型、皮下包块型、脑型、腹型及心包型患者分别占本病的50%、32%、22%、18%及12%。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者占72%。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南阳地区居民并殖吸虫的感染率为16.3%(42/257),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当地河南华溪蟹的囊蚴感染率为40%(48/120),实验感染大鼠后获得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和虫卵。应用IFAT对50例本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为100%,20例丝虫病、30例包虫病、9例结核病及23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抗原片在-20℃可保存5年而不丧失抗原活性。结论: 河南省的并殖吸虫病主要因斯氏狸殖吸虫所致,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幼虫移行症,痰、粪检查很难发现虫卵。IFA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本病的血清学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不饮生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