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首页>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37X
  • 国内刊号:41-11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2001年第01期

TGF-α、EGF、EGFR与中耳胆脂瘤

于华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 鳞状上皮, 学说, 组织紧密, 上鼓室, 角化物, 内陷, 鼓室内, 鼓膜, 骨质, 并发症, 胆固醇结晶, 组织产生, 真性肿瘤, 药物治疗, 炎性改变, 压迫, 纤维组织, 狭窄通道, 物质
摘要:1 概述  耳胆脂瘤是一种世界性疾病,遍及所有大陆[1]。所谓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外以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临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囊内除充满脱落上皮及角化物质外尚可含胆脂瘤结晶,故称之胆脂瘤。后来由于在胆脂瘤内并未经常找到胆固醇结晶,所以又有表皮病或角化病之称[2]。其临床特点表现为:瘤体进行性生长,周围骨质压迫性破坏,组织炎性改变。  中耳胆脂瘤或因其对周围骨质的直接压迫,或由于其基质及基质下方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如溶酶体酶、胶原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3~4]。炎症由此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某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本病药物治疗无效必须手术才能根治,所以中耳胆脂瘤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目前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学说有“袋状内陷学说”、“上皮移入学说”。1.1 袋状内陷学说 因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粘膜充血肿胀、增厚,致使中上鼓室的狭窄通道(鼓室隔的前后鼓峡)堵塞。上鼓室负压鼓膜松弛部内陷,逐渐加深形成袋状,而袋内壁即鼓膜松弛部外层的鳞状上皮及角化物不断脱落堆积形成袋内容物,囊袋扩大形成胆脂瘤。1.2 上皮移入学说 外耳道及鼓膜的上皮层沿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处的骨面向鼓室内移行生长,其上皮及角化物脱落于鼓室内不能自洁,逐渐堆积成团,不断增大而成胆脂瘤。  此外还有上皮植入学说、上皮化生学说等,总之胆脂瘤的发生及其临床特征均与上皮组织在中耳及乳突的过度增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关于上皮增生因素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胆脂瘤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