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37X
- 国内刊号:41-118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支架治疗心肌桥远期效果好
关键词:支架治疗, 心肌桥, 冠脉造影, 患者, 致心绞痛, 临床症状, 冠脉内超声, 显示, 左前降支, 置入支架, 血运重建术, 心肌梗死, 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住院, 支架内再狭窄, 压迫, 心脏, 内径, 冠脉血流储备
摘要: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冠脉内置入支架,可有效解除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局部压迫,增加冠脉内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心肌桥是常见的先天性冠脉异常,发生率达1.5%~16.0%。尽管在多数情况下,对病人并无危害,但某些部位(主要是左前降支)仍可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外科切除心肌桥或冠脉搭桥术(CABG)。该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有症状心肌桥患者中,置入支架后临床症状、冠脉造影结果及冠脉功能的改善情况 (Heart 2000,84:403)。 该研究连续纳入了11例单纯心肌桥致心绞痛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至少有一次因心绞痛而住院的病史,其中6例发生过非透壁心肌梗死;4例运动试验出现显著的ST段下移(>0.2 mV);6 例患者的负荷SPECT显像显示有心肌充盈缺损。所有患者的冠脉造影均未见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仅在左前降支中段可见心肌桥。 11例患者共置入了18个支架,多选择改良的可塑性好的窄通道管型支架,支架平均长度30± 11 mm,平均直径3.0 mm。所有患者从术前1天开始服用噻氯匹定250 mg,每日2次,持续2 个月,并合用阿司匹林100 mg/天。 术后7周复查冠脉造影及冠脉内超声;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2年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问卷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日常活动量、有无胸痛或心绞痛(按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标准分级)、因胸痛住院和就诊次数及用药情况。 结果显示,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定量冠脉造影显示,心脏收缩期左前降支受压征象消失,小内径由0.6±0.3 mm上升到1.9±0.3 mm(P<0.05),冠脉内超声显示肌桥压迫处冠脉横断面积由3.3±1.3 mm2上升到6.8±0.9 mm2(P<0.05),冠脉血流储备由2.6±0.5恢复到正常的4.0±0.5(P<0.005)。7周时定量冠脉造影显示,5例患者出现轻至中或重度的支架内狭窄,其中4例进行了靶血管的血运重建术(2例PTCA,2例行CA BG),1例因无心绞痛症状未进一步治疗。6个月时,所有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良好(包括上述血运重建患者)。2年后的临床评估显示,没有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没有人因心绞痛或其它心脏相关症状而住院。与支架置入前相比,所有患者的活动耐量均得到明显提高,11例患者中无1例长期服用硝酸盐类或钙拮抗剂等抗心绞痛药。 研究者认为,冠脉内支架可以解除心肌桥对冠脉局部的压迫,并使冠脉内径增加,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因支架内再狭窄需进行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36%)与冠脉长病变(25 mm)相当。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置入支架后随访2年无症状,未发生心脏事件,说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3月15日14版
友情链接